我是个人,我心情不太好

北欧的电影和文字总让人联想到冰川,深海。无意间遇到阿澜·卢的两本书,让我想在梦里和他勾肩搭背,促膝长谈。但一想到这些举动会让他感到恶心,算了,我还是自言自语吧。

当26岁的他写出《我是个年轻人,我心情不太好》,估计没想到会产生这么多共鸣,我也仅仅是他众多想法一致的年轻人,相比于心情不好,更多的是惊喜和感谢。整本书像是他的随笔日记,一个青年人面对自己、面对周遭发表困惑的日常,一口气就能看完,可我偏想用一个深夜把进度隔半,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,但我就是这么做了。卢想要独立脱离家庭但时常又遭受误解的时刻,总是会变的异常敏感。敏感于别人的言行,敏感于自己的心情,敏感于好奇的追求。总有那么一个时刻,让你觉得一切突然都失去意义,心情自然怎么都好不起来,但即便如此,还是每天做着重复的事情,或许打地鼠,或许扔网球,或许盯着电脑屏幕傻呆几个小时玩打字……寄希望于某些的东西,真正来临时又会觉得索然无味。于是,钻进自己兴奋的事物,沉浸至时间失去。面对世界不公和邪恶的愤愤不平,破口大骂都解不了气,但还是对未来保持年轻人该有的幻想。毕竟,这才是年轻人。到了这个年纪,已经很难让我感动的事情,书里的两个故事我却为之煽情。第一个故事讲到:作者的外祖父辛勤养育的一颗苹果树被三个臭小子给毁了,仨小孩被逮到后,按规定每人平分相对于他们来说的一笔巨款,他们只能省吃俭用每星期拿零花钱在规定时间付给老人,当他们付清款那一天,老人给了他们各自一个信封,里面装着他们赔的所有零花钱,拆开信封的那一刻,眼泪开始从他们的脸颊上滚下来。我想到了我妈和我外婆。第二个故事:卢的哥哥小时候碰到一只受伤的小鸟,便帮助喂它吃,喂它喝,相信有一天它还会飞起来。第二天早上,鸟死了,哥哥醒来后爸爸告诉他鸟飞走了。我想起了我的哥哥。这两个故事感慨世界还是存在美好的东西,而真正美好的东西,无关政治,无关国度。最惊喜的是,卢无意间读到一个叫保罗的物理教授关于宇宙的理论,和我在高中时期对于宇宙的猜想,惊奇的一致。那时候在知道宇宙大爆炸并且在不停的膨胀之后,猜想某一时刻会因为引力而又向另一个点汇集,最终形成下一个宇宙大爆炸。惊喜过后,突然想从头开始学物理了,跟着费曼学。人生啊,就是不停的填坑啊!而卢向保罗教授询问的问题,我也在失眠的时候会去想。问题是这样的:
一、时间是否存在?
二、宇宙的尺度是否让你恐惧?
三、你是不是有时会觉得你做的一切都是徒劳?因为太阳在五十亿年后就会燃尽。是你喜不喜欢对着墙壁扔球,然后再把它接住,您经常这样做吗?如果你有时间的话,会不会更经常这么做?
五、如果爱因斯坦现在还活着,你觉得他会不会成为你的朋友?
六、过去现在和将来怎么可能同时存在?
七、您是不是有时候但愿您不知道您知道的这些事情,可以自由自在的在海滩上奔跑,无忧无虑且无知?
八、您觉得大爆炸是巧合吗?
九、我没有要求出生,别人也没有,宇宙的庞大和复杂,让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且毫无责任感,让我觉得唯一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享受时光,你是否理解这种感觉、你自己有没有这种感觉?
十、您是否认为人脑有足够思考无穷问题的能力。
十一、你是否也不赞成在电视广告上把食品做成动画,例如饼干跳舞,然后跳进奶酪?
十二、您是不是有时候会因为你处理的数字如此巨大而忍不住放声大笑。

从一开始被内容简介所吸引

我25岁,读着一个硕士,我被时间、空间、意义这些事情烦扰着。我知道的东西多得难以置信,我知道名字,年份。数以百计。我知道谁第一个上的珠穆朗玛峰,我知道谁导演了那些美国最蹩脚的肥皂剧,我知道当空气遇到机翼时,会在机翼上表面形成低气压,就是这玩意儿让飞机飞了起来。我知道亚里士多德讲的话是啥意思。我知道时间在太阳上会走得慢一点,我知道的实在太多了。我拿他们干吗呢?我当然可以去参加“杰帕迪知识竞赛”,奖品是希腊游。双人的。但是我没有女朋友。我只能一个人去。但是我去希腊干什么呢?没有理由相信我在那儿会更开心。要是我能有一种非常靠谱的感觉,觉得一切都会好起来,那该多好。

到最后对没有女朋友的感慨而笑崩。整本书几乎是开怀大笑看完,想表达的更多是惊喜和感谢,我都快忘了让我激动的那些事了:不上学、翻墙、
荡秋千、游泳、拉球、骑自行车、跑步、打篮球前、野外探险、秘密基地、树屋、宇宙、滑雪、深海、DIY、金毛、拉布拉多、柯基、柴犬、猴子、上树、爬墙、翻开石板看见老鼠、老爸的DIY、当众讲东西、龙卷、冰川、火山、钢琴、走路时灵光乍现的旋律、一本好书、一套琴弦、下楼梯、拥抱、一袋米、一袋面、一袋土豆、进嘴的鱼肉、外婆的假牙、街景、标准的美式发音。这些都是曾经或者现在让我激动的事情。

而真正心情不好的是《我已经结婚了,我心情还不好》。
NrGgG4.jpg

卢喜欢骑车,是个自行车手。书的一开头便是[我的父亲死了],不禁让我想到局外人的开头[今天,我妈妈死了],死亡似乎是一个警报,警示着人们想要做而未做的事情。卢本身也是想要对父亲有更多的了解的,可无奈,人总是孤独的,他甚至不知道父亲老的时候做的东西。心情不好的同时,正好从自行车上面摔下来,好像他瞬间清醒,便决定躲进森林里————离群索居。在森林里,他靠猎杀和偷盗为生,以货币出现之前的物物交换方式交易,陪伴他的只有驼鹿,时常对着它讲话。他讨厌一切人类,讨厌一切的聪明,讨厌一切的虚假,所以只有森林才能得到慰藉。很明显,相对于外在体验的感受,中年的他开始寻求精神的满足,所有的幻想都是烦恼,都是不幸,而相反痛苦才能让他体验到真实,幸福。所以不再聪明做人,想要返璞归真过着无人打扰,独自享受的生活。或许还是无法脱离面对亲人的离去后的自己,就干脆脱去外皮。文明的现代总是让人远离自然,在非自然的城市中,人很容易表现出虚假和愚蠢,众多人的聚集,总会让人以他人的思维来思考问题,这样的方式总会让人觉得降一个维度。慢慢的,就会觉得失去自我,想要得到真实的东西,这或许也是瓦尔登湖的生活。人类的一切都敬而远之,然而生存中永远不可能脱离文明,所以这是他心情不好的原因。整本书中,一有人就会发现他心情不好,一旦他一个人就能体会到自然宁静。我曾不止一次想过把我扔进老家的土房子里算了,离群索居的生活应该有很多快乐。慢慢觉得,完了,这是五十岁以后才该有的意识,为什么现在想那么多?面对自己,该怎么处理矛盾,处理分裂?或许矛盾和分裂才是本该有的样子,但这会让我心情不好。无论怎样,心情都不会好。